男子近视2000度 皆竟因幼时看电视太近
“除了睡觉的时候,都要戴眼镜,不然就感觉和瞎子一样。”
有媒体报道称,一位33岁的男子眼睛近视度数高达2000度,除睡觉外几乎时时刻刻戴着眼镜,因视力问题至今还没有结婚娶妻。据男子介绍,在4、5岁的时候,特别喜欢看电视,并且离电视机很近,而家里人又因为忙农活,无暇顾及他。于是,慢慢地就近视了。该男子上小学的时候,单眼已经达到了700、800度,即使坐第一排看黑板也非常吃力。由于近视度数过高,在路上碰到熟悉的人,有时候也会认错;摔跟斗对他来说,更是家常便饭。
其实,类似这样的高度近视案例还有很多,下面再来看看两则案例,感受下高度近视带给她们的“痛苦”。
女教师近视4100度 无法分辨男女
“自己不戴眼镜时,别人站在身边都看不出是男是女,站在半米以外更看不出是人还是木桩。”
蒋女士今年47岁,是湖南省一个偏僻山村的小学老师,从小就被查出患有先天性高度近视及视网膜视神经萎缩。“小学毕业时我就800度近视了,戴着厚厚的眼镜片儿在同学中就是个异类。后来近视度数还在随着年龄不断增加,来南京前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究竟近视多少度,因为一般的仪器根本测不出来。”蒋女士说因度数太高,很难配到合适的镜片,即使戴了眼镜也还是看不清,只能看到较大物体的轮廓,就连下楼梯都需要有人帮忙,过马路时都看不清来往的车辆。
女子近视2200度 结婚多年从没看清老公模样
“我的世界从来都是一片模糊,虽然结婚3年,但我从没看清过爱人的模样。”
胡小姐今年27岁,是一位超高度近视达2200度的患者。她说自己先天高度近视,小学还没毕业体检时左眼度数就有1000度,右眼也有800度。结婚3年她从来没有真正地看清过爱人的模样。后来,胡小姐生下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,因为近视度数过高,根本就看不清楚自己孩子的模样。她说平时基本上都是靠声音和脚步声来辨别他人的,跟盲人差不多。
高度近视的危害大 严重者可致盲
从上面几个案例可以明显的看到高度近视给患者带来了种种不便,看不清、严重影响生活。其实,高度近视近视的影响不仅仅只有这些,更为严重的是它会引起并发症,带来诸如玻璃体病变、白内障、青光眼、黄斑病变、视网膜脱落、后巩膜葡萄肿、弱视、斜视等并发症,如未及时合理治疗,最终会致盲。据悉,高度近视引起的并发症(例如黄斑变性等),已成为我国45-59岁工作年龄层双目失明的第一主因。现在中国的近视患者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已经超过50%,其中超过5%是高度近视患者。更让人担忧的是,高度近视患者数量还在持续增加,预计到2050年,高度近视人群的比重将超过10%。
为何高度近视呈不断增长的趋势?除了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,同时还与用眼不当、饮食等环境因素有关。
专家:高度近视遗传几率大 父母高度近视孩子近视几率达80%以上
既然高度近视易遗传,那么遗传的概率有多大呢?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于水明视光医师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,近视在600度以上或病理性的高度近视是具有遗传性的。高度近视的发生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,如果携带了一对近视基因的染色体,就会表现近视。据统计,如果一方高度近视,另一方为高度近视携带者,孩子高度近视发生率在50%;如果双方高度近视,孩子高度近视很可能达到80%或以上。
高度近视遗传率如此高,那么应该如何降低遗传风险?于水明视光医师建议高度近视者在选择配偶的时候要慎重,尽量选视力正常者,以此降低近视遗传的概率。如果所选配偶也为高度近视,他们的孩子近视的几率很高,在孩子出生后,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眼睛,如果出现异常,应尽早带到医院做相应的处理,能尽量把可能存在的危险性降到最低。
提醒:吃太多甜食也会造成高度近视
此外,环境因素也可诱发高度近视,很多高度近视者都是青少年时期近视度数就已经达到了600度以上,这主要是错误用眼习惯造成的,过度使用电子产品(包括长时间看电视、玩手机),长时间近距离用眼,导致眼疲劳,加深近视度数,形成高度近视。此外,青少年爱吃甜食,摄入大量糖分会使体内血液环境呈酸性,造成血钙减少,影响眼球壁的坚韧性,使眼轴伸长,促进近视加深。
高度近视无法恢复 控制度数增长注意5方面
“高度近视怎么恢复?”这可以是说是广大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,专家表示大部分高度近视已是病理性近视,是无法恢复的,只能通过配镜的方式解决,另外,超过18岁的患者还可以考虑手术矫正(激光近视手术)。为了更好地控制度数增长,高度近视者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需要多加注意:
1、不能用眼过于疲劳,连续近距离用眼的时间不应过长,不然会加重并发症。
2、不要剧烈运动。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壁相对脆弱,剧烈运动容易使眼球受伤,甚至出现视网膜裂孔或脱离。
3、平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,劳逸结合,平衡饮食,合理营养,少吃甜食等。
4、采取可能缓减或终止近视发展的措施,包括配镜(双焦点镜、高透氧硬性接触镜)、药物、手术等。
5、重点预防高度近视的并发症,如视网膜病变、青光眼、弱视等。除经常注意视力变化外,还要注重眼部早期出现的任何其他异常现象,如闪光感、飞蚊症、视野缺损,视力进行性下降或突发下降,以及眼部酸胀,疼痛及夜盲等现象。必要时进行其他眼部特殊检查。
转自腾讯健康